close

每每抬頭望月,總會想起唐朝詩人張若虛《春江花月夜》中的句子:“江畔何人初見月,江月何年初照人?”“人生代代無窮已,江月年年只相似。” 是的,我看過的這輪月亮,千百年來無數人凝視過,仰望過。有多少人把思念的心情托付給皎潔明月,有多少人對著它抒發心中的憧憬和慨嘆,又有多少人被它喚醒那份詩意和美好! 春天的夜晚,月亮是清新的,像一朵盛開的花,帶著芬芳的味道;夏日的黃昏,涼風習習,我們坐在樹蔭下,聆聽古老的傳說,等待那一輪圓月,那時,它遙遠而神秘;秋天的夜晚,仰望夜空,散發著清輝的月和飄搖的落葉一起飛舞;冬日的早晨,在朦朧中,看到遲歸的月,伸出手去,觸摸到霜雪的涼意。 能擁有此生,能抬頭望月,是幸運的。更為幸運的是,能意識到時間的流逝,人生的短暫,從而珍惜眼前的生活,不抱怨,也不炫耀,只是認認真真、踏踏實實過好這一生。 我常常仰望天空,等待這一輪明月映入眼簾:它不同于北斗星辰的耀眼,不像繁星般紛紛攘攘,它是那么謙遜,溫和地散發光明,默默地,一聲不響;它是那么的堅定,從不埋怨,總是一臉清澈,無畏無懼,坦坦蕩蕩。當我覺得生活不如意,想埋怨什么的時候,我想到月的皎潔,心頭就一片清亮;當我在困難面前想退縮時,我想到了月的高遠,靈魂就變得坦然…… 我想,人生從不會一帆風順。即便是張若虛的這首詩也差一點在歲月的風霜中被湮滅。《全唐詩》說張若虛與賀知章、張旭、包融被稱為“吳中四士”。但從唐至元,他的《春江花月夜》一詩從不曾被重視,不但眾多唐詩選本中沒有這首詩,連幾十種詩話中也無一字提及。直到明朝萬歷年間,胡應麟《詩藪》中才最早提及這首詩。到清朝,學者王闿運謂之“孤篇橫絕,竟為大家”。聞一多先生更贊其為“以孤篇壓倒全唐之作”,他說:“詩中有的是強烈的宇宙意識,被宇宙意識升華過的純潔的愛情,又由愛情輻射出來的同情心,這是詩中的詩,頂峰上的頂峰。” 這就是一個人和一首詩的命運,如此跌宕起伏,留下了太多迷霧,讓人唏噓感嘆。 而其他那些關于月亮的千古名句,比如“人有悲歡離合,月有陰晴圓缺”;比如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時”;比如“舉頭望明月,低頭思故鄉”,每每誦讀,都能從中感受到一種深沉的思念,一種時間空間的宏大遼闊,一種孤寂中的溫暖和希望。 千百年來,人們就是這樣望著同一個永恒的月,就是這樣沐浴著同樣迷人的月色,就是這樣不停地唏噓感嘆,歌詠抒懷。新月,半月,滿月,我們的思緒隨著月圓月缺飄散起伏。 也許正是想著世代更替,生命倏忽即逝,才有了“青天有月來幾時,我今停杯一問之”的感情抒發;也許“可惜一溪風月,莫教踏碎瓊瑤”正表達了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對月色的迷戀和珍惜。那么,生活在當下這個偉大時代的我們在仰望明月時,又能否感受到其中的精神,那種從新月般的朝氣萌發,到圓月中的理想升華,我們可曾為它的光華感到振奮,可曾想讓短暫的生命燃燒,發揮最大的光和熱? “不知乘月幾人歸,落月搖情滿江樹”,人生的底色無非是“情”。不論你是漂流在外還是在家等候,不論你是否為刻骨相思所苦,不論你是否順利實現了自己的理想,你都在“人生”這場大旅行之中。可能會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,但是要記住:它是非常短暫的,所以一定要珍惜。 愿我們在某一天,都能對著月亮,坦然地說,我找到了心靈的歸宿,我追尋著理想度過了這一生,我無怨無悔! >>>更多美文:原創散文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60ds5kb 的頭像
    t60ds5kb

    吳鎮宇的優質推薦評比

    t60ds5k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